高速銑削時生成刀具軌跡的優(yōu)化設置

發(fā)布日期:2011-11-25    蘭生客服中心    瀏覽:2046

1 引言
高速銑削技術是最近幾年新出現的一種加工方法,因其可以有效地對高硬度材料進行加工等優(yōu)秀特點,經過不斷的發(fā)展,現在已經廣泛的應用到航空、轎車、鍛模等制造領域。在高速銑削時機床主軸轉速高達8000~30000rpm,進給速度在3~6m/min左右,加工中能否使機床及刀具保持恒定的切削負荷非常重要。雖然現在某些數控機床可以部分實現在加工中的切削負荷的自適應,但刀具軌跡的不合理編排也會產生對機床及刀具較大的慣性沖擊,這種沖擊對機床的主軸也是非常不利的,會影響主軸等零件的壽命。因此對高速銑削的編程要非常仔細,它要求CAM軟件能提供新的刀具切入方式,使刀具在不同的切削形式下與被切削材料保持相對恒定的接觸狀態(tài),另外還應選擇合適的刀具進給和切削深度等參數,這些工藝方案必須符合高速切削的實際要求。
2 高速銑削編程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原則
高進給,高轉速,低切削量是基本原則;
垂直進刀要盡量使用螺旋進給,應避免垂直下刀,因為這樣會降低切削速度,同時會在零件表面上留下很多刀痕;
要盡一切可能保證刀具運動軌跡的光滑與平穩(wěn),程序中走刀不能拐硬彎,要盡可能地減少任何切削方向的突然變化,從而盡量減少切削速度的降低;
要盡量減少全刀寬切削,保持金屬切除率的穩(wěn)定性;
最好使用順銑,且在切入和切出工件時,使用圓弧切入和切出方法來切入或離開工件;
如果數控系統(tǒng)支持,最好采用NURBS輸出,以減小程序量,提高數控系統(tǒng)的處理速度。
出于安全考慮,在輸出程序前需進行仔細的碰撞和過切檢查。
3 高速銑削時生成軌跡時的特別設定
基于高速銑削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目前絕大多數CAM軟件都提供了對高速銑削的支持,下面就以各軟件普遍具有的功能進行說明。
在用球頭銑刀加工三維曲面工件時,刀具的實際加工直徑是隨軸向進給量或刃口接觸點而變化的。高速銑削機床的高轉速主軸和高進給速度,要求盡量采用小的進給量和小的切削深度,且隨著三維曲面的變化,刀具刃口的實際接觸點是在不斷變化的,直徑過大的球頭銑刀的加工直徑與名義直徑相差太大,切削速度不好匹配,不容易獲得較高的表面質量。因此,為了保持刀具的最佳切削速度及切削性能并獲得最佳加工表面,最好的辦法是在刀具的剛性可以克服切削力的情況下采用直徑盡可能小的刀具。
選定刀具后就是刀路的合理設置了,在設置刀路時要依據以上所提到的一些原則,主要的解決方法是附加合理的圓弧轉接,下面以幾個實例來說明高速銑削的特別設定。

更多相關信息